《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附图解)
发布日期: 2022-09-28 来源:工信微报 2022-09-28 访问量: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便于理解《实施意见》,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
《实施意见》编制背景
《实施意见》编制过程中,把握以下四方面考虑:一是突出重点,明确产业导向。以LNG动力和电池动力为主线,推动内河船舶绿色升级;以安全环保需求为牵引,加快智能技术研发应用;以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化为导向,提升内河船舶设计、建造和配套产业链水平。二是打造标杆,创新发展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以共建共担共享为核心,打造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新模式。三是先立后破,积极稳妥推进。营造促进绿色智能船舶发展的良好产业环境,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政策体系,研究对绿色智能船舶给予政策支持,引导老旧内河船舶提前报废更新。四是试点先行,压实地方责任。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地方开展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内河绿色智能船舶运营发展新模式,逐步在国内全面推广。
二
《实施意见》总体要求
到2030年,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技术全面推广应用,配套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等产业生态更加完善,标准化、系列化绿色智能船型实现批量建造,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立内河船舶现代产业体系。
三
《实施意见》重点任务
(四)建立健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生态。一是完善绿色智能船舶运营配套设施,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供应设施建设,创新配套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提升配套设施综合服务水平。二是推动绿色智能船舶商业模式创新,支持货主、港口、能源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配套企业深度参与,探索船舶租赁、设施共享、船电分离、智能运维等利益共享的新模式。三是加强和改进船舶运营管理,研究制定绿色智能内河船型目录,研究实施国内新建内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准入制度,建立现有内河船舶能效标识制度,鼓励有条件地区建立现有燃油动力船舶退出机制。四是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健全绿色智能船舶及关键设备安全和质量技术标准,强化船舶检验管理,内河船舶制造、航运以及配套基础设施运营企业要加强质量和安全风险管理。
四
《实施意见》保障措施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海洋工程与海洋平台技术”专题征文 (2025-02-27)
               “舰船仿真技术前沿与应用”增刊征文 (2025-06-05)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 (2025-07-05)
               欢迎参展丨9月16-18日相约2025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 (2025-07-04)
               瞄准东方, 美国有一个大胆又精明的海战计划 (2025-07-03)
               中国(长兴岛)LNG船产业联盟2025年工作会议召开,第二批19家成员单位加入联盟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