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在线 邮箱 | 登录
舰船装备

狼群即来,打狼棒何在?�C浅析无人潜航器发展影响

发布日期: 2019-01-31 来源:原创: 柳正华 蓝海星智库   访问量:



   狼群渐来,威胁还远吗?   无人潜航器依托海洋天然屏障,具有隐蔽性好、无人值守、无人员伤亡、作战灵活、可长期水下航行、保障费用低等特点,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   但由于受动力、自主控制、导航等技术水平限制,目前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用于海洋调查、反水雷等较为初级的使命任务。但随着近年来自主控制、导航、动力能源技术的逐步发展,无人潜航器能力逐步获得了提升,渐渐拥有了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如建立水下探测通信网络、实施海上打击/防御等任务。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执行更复杂任务又如何呢?又能构成多大的威胁呢?这就要从水下作战的特点说起了。   水面以上的探测从来都不是问题,或问题不大,卫星、雷达、红外等各种手段均可实施探测,这点大家都可理解。但是水下的大范围探测却异常困难,可能有人会问,水下不是有声纳吗?现在还正在发展尾流、磁探测等探测手段,无人潜航器能带来什么改变呢?   这是因为,水下环境非常复杂,各种噪声、混响、海底地形、生物等,对水下探测带来了极大困难,而海水对普通电磁波的吸收能力极强,导致目前声学探测是水下探测的主要手段,但声学探测距离只有区区数十乃至百十千米,相对于茫茫大海,实在微不足道,相对于海面上动辄上千千米的广域探测,也显得极为弱势。而当前的尾流探测、磁探测技术远未成熟,难以实际应用。   同时,水下精确感知主要依靠有人平台和固定式水下探测网络。传统有人平台数量少,战时无法依赖有人平台完全掌握某一海域的水下态势;固定式水下探测网络由于无法机动,只能感知布设位置附近的水下态势;因而,即便以美国之强建设了诸多反潜舰艇和部署较广的固定式水下探测网络,对于水下也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难以获得如对水面般的掌控。难怪乎美国海军在多个场合承认:“迄今为止,水下是谁都无法完全掌控的海域”。   但无人潜航器的出现和广泛部署,将有可能彻底改变水下无法掌控的历史。   未来,大量无人潜航器可组成隐蔽的水下移动探测网络,可根据需要对能够到达的任一海域进行持久反复探测并将态势通过水声、卫星等通信手段发送出去。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水下态势难以获取的现状。而水下战来说,有句很有名的话:“发现即意味着摧毁”,掌握感知优势的一方将获取绝对的水下作战优势。    这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呢?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非对称战?所谓非对称战,简单说就是利用对方在时间、空间、能力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实施作战。而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和美国对水下的无法掌控,使得水下战成为了我们对美国实施水下战和水下威慑非常有效的手段。   但无人潜航器的发展及其对水下态势感知能力的强化,将使得水下非对称战难以实施,从而丧失我威慑对手的能力。   更可怕的是,按照美国海军的设想,一旦无人潜航器解决武器搭载能力、自主化和远航程所需动力等问题,就会形成由单个无人潜航器加多个传感器或多个无人潜航器组成的察打一体的水下移动集群。这种集群比潜艇更加安静、更加难以探测,其控制范围根据集群规模,可大可小。由于无乘员,其活动也将比潜艇更加灵活,使防御更加困难,反起来需要消耗更多的兵力。其存在不仅对水面舰艇形成巨大的威胁,也将严重限制对方潜艇的自由活动,将成为更加难以对付的水下幽灵,将对我构成巨大威胁。    群狼既来,打狼棒何在?   所谓矛盾,有厉害的矛,就可能产生更厉害的盾。无人潜航器固然厉害,能对未来水下战产生变革性影响,但也不是全无对付手段。   一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水下环境复杂依然是客观的存在,无人潜航器覆盖范围再广,也需要依赖探测系统搜索目标,如果进一步提升潜艇等水下武器系统的隐身性能,甚至能低于海洋环境噪声等信号特征,想必再厉害的探测手段可能也无法保障必然能探测到我方目标。   二是打击无人潜航器的大脑及保姆。当前,无人潜航器性能还远远无法实现完全自主行动及能源自补给,需要其母艇或母舰提供指控或能源补给,这些目标的动向相对更容易掌握,对其实施打击将彻底摧毁无人潜航器的行动能力。随着未来水下充电站的发展,加强对敌方充电站的探测与打击也是限制无人系统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是加强水下小目标探测能力发展,日常加强关键海域巡逻,掌控敌方无人潜航器及网络的动向、活动范围及规律,战时即可迅速实施清理,扫清障碍。   四是强化自身无人潜航器的发展,在广大海域实施部署,加强对敌方态势的感知,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蓝海星:柳正华) 想了解更多国外国防战略、科技、工业、装备技术相关研究,请关注蓝海星智库微信公众号:SICC_LHX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附件:
  • 最新
  • 最热
  •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