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在线 邮箱 | 登录
舰船装备

美海军将退役“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

发布日期: 2019-03-15 来源:原创: 葛宋 蓝海星智库   访问量:



  近期有外媒报道称美国国防部可能计划在2024年提前退役“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以节约经费。但该计划尚未得到官方证实。笔者分析认为,在大国竞争战略背景下,考虑到大型核动力航母对美国海军作战体系越发重要,以及美军全球战略对航母部队规模的需求,提前退役“杜鲁门”号航母、缩减航母部队规模的计划在美国国内将遇到很大阻力,被国会驳回的可能性较大。
  一、外媒报道称美计划提前退役“杜鲁门”号航母   2019年2月27日《最新防务》就有报道称,美国国防部决定提前20年退役“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报道指出“杜鲁门”号退役将帮助海军在25年时间内节约300亿美元。但五角大楼的发言人拒绝证实此消息。   “杜鲁门”号是美海军“尼米兹”级10艘航母中的第8艘舰,于1998年7月服役。“尼米兹”级航母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全寿期内需要进行一次中期换料大修。目前“尼米兹”级的前6艘已完成中期换料大修。“杜鲁门”号原计划应在2024年前后进行换料大修。如果其退役,美国现役航母数量将由11艘下降到10艘。   二、事件分析   1、“旧事重提”:类似情况在“华盛顿”号上已出现过   不开展换料大修、提前退役“尼米兹”级航母的消息已不是首次出现。2014年,“尼米兹”级航母的第6艘�C�C“华盛顿”号在即将进入大修阶段时,对于是否将其直接退役,美国国内争论之声不断。但最终美国还是为“华盛顿”号的换料大修拨款,使其能继续服役。   2、为何提前退役航母?经费和航母生存能力是争论焦点   将设计寿期50年、耗巨资研制建造的航母提前20多年退役,这样的提法不断出现有其现实基础。其一是在预算紧张的条件下,现役核动力航母巨额的维修改装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显得难以负担。一艘大型核动力航母全寿期成本高达数百亿美元(如“福特”级为450亿),其中日常运行成本占比超过一半,航母的高昂费用制约了其它装备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其二是在现代战争环境下,航母探测定位技术和精确打击武器的突飞猛进,严重考验航母的生存能力。航母是一个超百亿的高价值装备,搭载人员超过5000人,一旦被击中,将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灾难。这一观点的拥护者认为与其耗费巨资承担如此大的风险,不如将经费用于发展其它更灵活、更隐蔽的高技术装备。   三、事件评述   尽管上述观点在美国国内有一定市场,但总体来看仍不会成为主流。大型核动力航母对于美国实现其全球军事战略的重要性、航母编队对现代化战争的适应性等因素决定了在未出现技术颠覆的情况下,未来较长时间内美国仍将维持较大规模的航母部队,在缩减航母规模问题上将极为谨慎。   1、重回大国对抗的战略背景下,大型核动力航母对美国的重要性有增无减   冷战时期,美苏开展全球对抗,美国海军游弋在全球各个海域的庞大航母编队对于美国保持战术灵活性、掌握战略主动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强大对手消失,美国海军提出“由海向陆”战略,航母编队扼守全球重点海域和战略要道,可以在不依赖陆上基地的情况下快速响应危机,抵近敌方近海,实施纵深打击,是美国维护其全球利益的核心装备。近年来,随着新兴国家的经济崛起和军事力量发展,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差距在缩小。美国将崛起的大国视为其主要威胁,并不断调整其军事战略。2018年1月19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正式签发新版《国家防务战略》,提出应对大国竞争、遏止和还击流氓政权、挫败恐怖威胁等三大目标,其中应对“大国竞争”为首要关注点。美海军也提出“重回制海”,将军事装备体系建设重点转向与势均力敌对手的大洋对抗。   在此背景下,大型核动力航母编队的作用将得到强化。大洋对抗中,航母是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核心装备,也是构建海上一体化作战体系的核心节点。在与拥有强大拒止/反介入能力的大国展开海陆空联合作战时,陆上固定的海空军基地将是首先遭受攻击的目标,陆基作战飞机将失去依托。而航母依仗其灵活性,可以持续提供空中进攻和支援作战。随着战略的调整,航母对于美国海军的重要性只会增加而不会下降。   2、美国的全球战略决定了其需要一支庞大的航母部队   冷战结束前美国航母规模一直维持在15艘以上,此后航母数量不断下降,最低时达到10艘。2017年“福特”号服役后才恢复到11艘。   美国到底需要多少艘航母,是美国各方人士几十年来反复讨论的问题。冷战期间,美国在确定海上力量规模时,以维持三个战略地区的前沿存在为出发点:地中海、阿拉伯湾/印度洋地区以及西太平洋。2007年,美国发布海军战略文件�C�C《21世纪海上力量联合战略》,首次明确指出冷战后,美国海军的战略中心逐渐调整为阿拉伯湾/印度洋地区以及西太平洋两个区域,地中海的重要性被弱化。据此,美国海军提出11艘航母的规模可以满足需求。美国在2007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以立法的形式将航母的数量确定为11艘。   由于航母的高维护需求和训练需求,再加上从母港到部署区间遥远的航渡距离,一艘核动力航母的实际可部署时间占比通常仅在三分之一左右。尽管美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优化航母的作战使用部署周期,其可部署时间占比仍不超过百分之五十。尽管维持着全球最大规模的航母部队,美国仍经常面临航母数量不足的局面,重点区域常出现“航母真空”,无法满足快速危机响应的要求。   而在大国对抗背景下,对航母数量的要求就更高。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的战争中,尽管面对的是几乎无还手之力的对手,仍然需要集结3个以上的航母编队共同作战。与大国对抗时,集结的航母编队数量需要成倍增加,才能在组织起坚固的自身防御体系的同时,开展有效进攻。因为,在有较大威胁情况下,编队的防守任务将占据很大比例。例如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两个航母编队参战,由于存在阿根廷陆基飞机的威胁,英国双航母编队共出动1461架次飞机,但其中仅126架次为进攻架次,占比不到10%,其余1335架次均为防御架次,占比超过90%。   因此,未来较长时间内,美国仍可能维持一支足够庞大的航母编队。   3、矛尖促盾利:面对增加的威胁,航母自身防御体系也将不断演化   在现代战争环境下,随着航母探测与定位技术、精确打击武器、安静型潜艇等的发展,对航母这一高价值装备生存能力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对于航母而言,潜在的攻击者需要首先找到航母,然后对其进行持续跟踪,再穿过多层防御网,最后实施有效攻击。可能对航母产生威胁的武器包括飞机、舰艇及陆基发射的远程巡航导弹、舰艇或陆基发射的弹道导弹、采用先进鱼雷的潜艇以及水雷等。总体而言这些技术都在不断进步,对航母的威胁也在增大,但航母自身的防御手段也在不断演化,以提升航母的生存能力。   航母编队常规的防御手段包括:避免进入高风险区域;通过主动进攻和干扰破坏敌方侦察监视能力;大范围机动以避免被发现和跟踪,必要时还可以保持无线电静默;通过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分层防御挫败敌方攻击等。在此基础上,近年来,美国航母也在不断采取措施完善自身防御体系。技术层面一是研发新型防御武器,提升对来袭武器的拦截能力,如激光武器和电磁轨道炮有望较短时间内装备到航母编队;二是不断提升舰载机航程,使航母尽可能地远离重点威胁区域,包括F-35C舰载战斗机的应用以及舰载无人加油机的研发。三是通过无人系统强化水下防御。美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可在水下围绕航母构建联网的预警探测圈,减少水下威胁。在作战战术层面,美国近年来提出“分布式作战”概念,将更多的侦察探测和火力打击能力分散布置在广域分布的小规模舰队上,从而提升对手探测和反击的难度。在“分布式作战”概念背景和近年来发展的“网络中心战”能力要求下,未来航母的角色可能更多地向核心信息节点和战斗后期大规模火力发起点的角色转换,以减少自身面临的威胁。   4、潜在风险:退役“杜鲁门”号造成的能力空缺难以填补   提前退役“杜鲁门”号可以节省换料大修和后续运行经费,但由此产生的能力空缺如何弥补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航母编队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和灵活性已得到广泛验证和认可,是其它装备难以替代的。将节约的经费用于其他装备的发展,对单一方面的能力可能有促进作用,但无法弥补综合作战能力的缺失。若通过后续增加“福特”级航母的数量来弥补,同样面临各种风险。“福特”级航母的生产周期较长,短期内航母数量难以恢复。此外,“福特”级航母虽然在技术先进度上有优势,但实际作战能力仍未得到验证,且存在各种可靠性问题,这些都将增加“福特”级航母的不确定性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在不出现极端特殊的情况下,当前美国急于退役“杜鲁门”号的可能性不大。 (蓝海星:葛宋) 想了解更多国外国防战略、军事工业、装备发展、前沿技术相关研究,请关注蓝海星智库微信公众号:SICC_LHX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附件:
  • 最新
  • 最热
  •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