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在线 邮箱 | 登录
政策法规

水产养殖纲领性文件发布!鼓励深远海大型养殖关键装备研发

发布日期: 2019-02-28 来源:原创: 记者 王进 中国船舶报   访问量:





为解决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同意、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业的指导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意见》对船企进一步融入渔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近年来取得巨大成就,但问题也不容忽视。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种生态养殖模式迅速推广,水产养殖业发展亮点纷呈。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在山东成功建造并下水,开始进行三文鱼的养殖,目前进展很顺利。但是,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相比,水产养殖业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水产养殖布局不尽合理,深远海等一些可以合理利用的空间却没有开发或者开发利用很不够,一些落后的养殖方式亟待转变,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程度较低。

《意见》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减量增收、提质增效为着力点,加快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我国由水产养殖业大国向水产养殖业强国转变。 到2035年,水产养殖布局更趋科学合理,养殖生产制度和监管体系健全,养殖尾水全面达标排放,产品优质、产地优美、装备一流、技术先进的养殖生产现代化基本实现。

《意见》提出,在加强科学布局方面,积极拓展养殖空间,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在转变养殖方式方面,鼓励深远海大型养殖装备、集装箱养殖装备、养殖产品收获装备等关键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智慧水产养殖,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开展数字渔业示范。

另外,《意见》鼓励积极拓宽发展空间。例如,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场生态化、休闲化改造,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对外水产养殖技术示范推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培育大型水产养殖企业。

为落实各项举措,《意见》要求加强政策支持,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未来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水产养殖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同时,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现代渔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渔业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加大对深远海养殖科技研发支持。在配套政策方面,也将着重保障深远海网箱养殖用海。


以深度融合促进新型渔业装备发展

渔业绿色发展正对新型渔业装备显现出强劲的需求。随着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渔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提速,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大型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现代化海洋养殖工船等一批新型渔业装备相继投入使用,并开始显示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相关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与提升渔业绿色发展水平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足之处。

对渔业装备技术的投入相对较少,是造成渔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我国有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海洋装备方面的研究,相关领域人员超过世界所有国家总和,但其中长期并专业开展渔业装备科技创新工作的机构非常少,在科研投入中,有关渔业装备的项目也是“冷门”。船舶科技的突飞猛进,并未很好地惠及渔业装备的发展。

同时,渔业装备研制与渔业科研、生产、加工、设备配套、管理等领域的分割严重,也是影响渔业装备发展的突出因素。渔业装备的研制只有与渔业技术及管理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成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两者的相互沟通与协作非常不够。一些重大渔业装备科技创新项目往往缺少其中一方的深度参与,没有建立起互利对等的合作模式,这必然会让渔业装备的发展事倍功半。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的重视。在一些新兴渔业装备的研制和推广过程中,来自不同领域的力量通力合作,共同打造新型渔业装备的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下一步,一方面渔业装备研制单位应进一步加强与渔业领域及其他众多相关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跨领域、多主体、协同创新。另一方面,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也应加强,以优化政府科技资源的配置,培植渔业装备科技创新的“土壤”。(车越)





相关附件:
  • 最新
  • 最热
  •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