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对话“改革先锋”叶聪:向海洋最深处进军
发布日期: 2018-12-19 来源:中船重工 访问量: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改革开放40年,上天入海的中国梦正在变成现实。“蛟龙号”――可下五洋捉鳖的标志性成果,始终与这样一个名字紧密相连。 叶聪,“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的主任设计师、试航员、首席潜航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中船重工七�二所副所长、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荣获“载人深潜英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如今,作为最年轻的代表之一,在12月18日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叶聪又荣获了 “ 改革先锋” 这一载入改革开放历史史册的至高荣誉。


叶聪: 设计团队参与试航是咱们集团的一个传统,作为“蛟龙号”设计人员,我参与试航和潜航都有优势。一方面,我对整个潜水器哪个部件装在哪里,什么时候用什么设备,遇到情况采取什么措施等都更加了解。另一方面,当遇到意外状况时,也能够抓住核心问题。下潜试航对后续潜水器的设计改进会有很大帮助。第一个“蛟龙号”从600米到7062米花了4年,第二个“深海勇士号”下潜4500米花了不到3个月,这都是我们在不断探索中取得的成果。 记者: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到时候您还要下去吗? 叶聪: 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已经完成详细设计,核心成员还是“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的设计研发人员。正好有个好消息跟大家分享,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舱球壳真空电子束焊接工作最近顺利完成。载人舱是潜水器最核心的主体构件,直径约2米,焊缝厚度约105毫米,重约6吨,用电子束给这样的大家伙做“缝合手术”,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从未有过。这是我们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一大阶段性成果。 “蛟龙号”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底作业的能力,但是还有0.2%需要探索和挑战。 我们非常重视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项目,目前心思都扑在上面。 记者:万米级的下潜周期比“蛟龙号”长吗? 叶聪: “蛟龙号”下潜周期是12个小时,下潜3个小时、海底工作6个小时、回收3个小时。我们的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也将保证一样的下潜周期和水中精细作业能力。“蛟龙号”在7000米处的压力是700个大气压,万米级载人潜水器还要增加400余个大气压,这样的高压对潜水器的结构设计、材料等,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记者:前几日,“蛟龙号”支持母船“深海一号”正式下水,“深海一号”对“蛟龙号”作业人员来说,将有哪些具体帮助? 叶聪: “深海一号”是非常先进的深潜作业母船,不仅能够为“蛟龙号”深潜和科研提供服务,还支持有缆遥控潜水器、无缆自治潜水器、光纤控制潜水器等多种潜水器协同作业,这是一个发展方向。“深海一号”性能更强大,可以改善我们的作业条件,使深潜作业更高效。可以预见,海洋领域会有更多成果涌现出来。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王国强任中国船舶集团总经理 (2025-01-08)
               徐鹏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2024-12-30)
               海军076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命名 (2024-12-27)
               2024世界名船榜揭晓!这3艘中国船上榜了 (2024-12-19)
               韩国船厂明年新船订单金额达500亿美元 (2024-11-21)
               未来10年全球新造船需求1.7万亿美元! (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