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在线 邮箱 | 登录
综合资讯

对话“改革先锋”叶聪:向海洋最深处进军

发布日期: 2018-12-19 来源:中船重工   访问量: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改革开放40年,上天入海的中国梦正在变成现实。“蛟龙号”――可下五洋捉鳖的标志性成果,始终与这样一个名字紧密相连。 叶聪,“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的主任设计师、试航员、首席潜航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中船重工七�二所副所长、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荣获“载人深潜英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如今,作为最年轻的代表之一,在12月18日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叶聪又荣获了 改革先锋” 这一载入改革开放历史史册的至高荣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叶聪,探寻发生在他身上的改革开放与潜入深蓝的故事。 记者:荣获这一沉甸甸的奖项,您的心情是怎样的?您如何看待这份荣誉? 叶聪: 刚得到这个消息时,我很吃惊,也特别激动。改革开放40年,我赶上了好时代,不仅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春风带来的伟大变革,更有幸成为参与者,在中船重工这样一个好平台,抓住了载人深潜事业发展的好机遇,幸运地参与了4个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工作,我感到非常骄傲。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它属于我们团队,属于载人深潜事业。它将激励我们不断努力,继续前行。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载人深潜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叶聪: 从最早的无人潜水器到如今的载人潜水器,从小型到大型,从只有一个、两个到如今的群组,40年来,我国深海装备事业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历程。在“蛟龙号”之前,我们的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不超过600米。“蛟龙号”把下潜深度从600米推到了7062米。在“蛟龙号”之后,越来越多的潜水器进入大众视野,像“潜龙号”“海马号”“海龙号”等等。我们现在拥有载人潜水器、有缆遥控潜水器、无缆自治潜水器、光纤控制潜水器,还有海底滑翔机。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具备了这种谱系化的潜水器研发实力。在设计、部件制造、装备实验应用等各方面,这40年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独一种两种到谱系化,我们现在甚至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把不同元素(设备)组合起来,实现深海潜入、探测开发的目的。 记者:与载人深潜事业相伴的17年中,您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叶聪: 上大学前我还不知道有载人潜水器,上大学后学习了解了一小部分。工作中,通过参加“蛟龙号”项目前期的一部分预演,我感受到这个团队的热情和干劲,大家都想要实现深潜方面的突破。当时的总设计师徐芑南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我们非常珍惜,始终以一个开放的心态迎接这个挑战,以负责的态度完成这项任务,以科学的精神去处理技术细节。从2002年参与“蛟龙号”的研发到完成7000米级的下潜任务,把“蛟龙号”从图纸变成现实,我与“蛟龙号”共同走过了整整10年。再到后来,“深海勇士号”下潜4500米,全海深载人作业潜水器立项,之前我是团队中的年轻人,现在我带着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年轻团队,我们都在不断地成长。 记者:为何选您作为“蛟龙号”的试航员和潜航员呢?
叶聪: 设计团队参与试航是咱们集团的一个传统,作为“蛟龙号”设计人员,我参与试航和潜航都有优势。一方面,我对整个潜水器哪个部件装在哪里,什么时候用什么设备,遇到情况采取什么措施等都更加了解。另一方面,当遇到意外状况时,也能够抓住核心问题。下潜试航对后续潜水器的设计改进会有很大帮助。第一个“蛟龙号”从600米到7062米花了4年,第二个“深海勇士号”下潜4500米花了不到3个月,这都是我们在不断探索中取得的成果。 记者: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到时候您还要下去吗? 叶聪: 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已经完成详细设计,核心成员还是“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的设计研发人员。正好有个好消息跟大家分享,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舱球壳真空电子束焊接工作最近顺利完成。载人舱是潜水器最核心的主体构件,直径约2米,焊缝厚度约105毫米,重约6吨,用电子束给这样的大家伙做“缝合手术”,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从未有过。这是我们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一大阶段性成果。 “蛟龙号”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底作业的能力,但是还有0.2%需要探索和挑战。 我们非常重视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项目,目前心思都扑在上面。 记者:万米级的下潜周期比“蛟龙号”长吗? 叶聪: “蛟龙号”下潜周期是12个小时,下潜3个小时、海底工作6个小时、回收3个小时。我们的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也将保证一样的下潜周期和水中精细作业能力。“蛟龙号”在7000米处的压力是700个大气压,万米级载人潜水器还要增加400余个大气压,这样的高压对潜水器的结构设计、材料等,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记者:前几日,“蛟龙号”支持母船“深海一号”正式下水,“深海一号”对“蛟龙号”作业人员来说,将有哪些具体帮助? 叶聪: “深海一号”是非常先进的深潜作业母船,不仅能够为“蛟龙号”深潜和科研提供服务,还支持有缆遥控潜水器、无缆自治潜水器、光纤控制潜水器等多种潜水器协同作业,这是一个发展方向。“深海一号”性能更强大,可以改善我们的作业条件,使深潜作业更高效。可以预见,海洋领域会有更多成果涌现出来。 记者:作为世界最大、国内首型自主研发的全通透观光潜水器的总设计师,您如何看待这个新领域及其未来市场? 叶聪: 这是一个新的市场,为广大群众接触神奇海洋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载客量达20余人的观光潜水器。潜水器的应用领域很多,包括打捞救援、海底采矿、自来水管网、血管里面的机器人等等。我们不仅要向深度去发展,还要向各种领域去运用我们的技术,让科研、生产越来越成熟。 记者:改革开放40年,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展望未来,您的梦想是什么? 叶聪: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变化翻天覆地,非常震撼。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充分利用新时代更加开放的平台,在深海等领域研制出更好的装备,展现出更多的成果,领跑带动世界深海技术的发展,去推动整个世界海洋科学的进步。 记者:您是我们中船重工广大青年职工岗位建功、报效祖国的榜样,有什么寄语跟大家分享? 叶聪: 中船重工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有着青年职工学习成长的广阔平台,我相信所有的年轻人都能够感受到。新时代新起点,还有更广阔的舞台等着我们,让我们迎头赶上,在深海行业继续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关附件:
  • 最新
  • 最热
  • 新闻